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校史馆 金富军麻仓优作品
算作留好意思筹备学校的清华学校时期(1911-1928)是清华大学发展的第一个历史阶段,具有较为独到的校园文化。闻一多在清华学校肆业十年,深受校园文化影响,这在他早年许多文章和实践中粲然可见。闻一多对清华学校的校园文化有接管,也有批判,也恰是在收受与批判中,闻一多开启了他一世谈路的来源。
闻一多在清华学校肆业10年,深受清华学校校园文化影响。凡波及到闻一多早期念念想,均会波及到清华学校时期校园情况,但多为布景式摘录先容。本文就闻一多念念想中几个贫窭方面,从清华校史角度,提供一些闻一多肆业期间清华学校在教学、料理、校园文化等情况,但愿能对闻一多念念想形成的环境以及闻一多念念想形成有进一步的了解。
文化斗争地带中的中西文化并重
清华大学领先是愚弄好意思国庚子赔款的退款建立起来的。因此,清华学校也被视为带有“国耻”的印章。身处其中的师生感受尤其强烈,称学校为“国耻牵记碑”。赔款符号着国耻,但其自己又是中国东谈主民的民脂民膏。故期侮感外,清华学生亦深具感德念念想,更懂得我方肩上的重负。“清华不懒散而产生于国耻之下,更不懒散而滋长于国耻之中。……不懒散之中,清华独幸亏获受国耻之赐。既享迥殊职权,自当负迥殊义务。”
学校注视从学校异常布景中激勉学生的爱国之情,培养学生担当精神。1914年12月,周诒春校长在演讲中,提示“清华学生既受迥殊职权,当推进有为,不妥虚憍舒心。”“同学苟衣锦还乡,念斯校之是以立及经费之所由来,当滴泪涌心坎间,卧薪尝胆,刻苦艰辛,油然拿起爱国心,为中国作念些实事也。”“清华学生当一心一力同气同声,以达救国之意见也。”“事之成败得失在群与散及合与离。清华同学均爱国儿子,以救国为前提,则欲达此意见也,在团膂力之凝结云尔。苟能一心一意,不挠不折,不顾极重困苦,相互扶携,一直作念去,异日各以其所学为社会用,为国度用,数十年之后,内乱自消,外祸自灭,中华民国四字灿然傲气于光天化日之下矣。”
1924年6月,闻一多在给家东谈主信中写到“我辈定孤单操办,能为个东谈主利益设计之契机未几,家庭问题也、国度问题也,皆不可脱卸之职责。若徒为家庭渔利益,即日归国谋得以饭碗,月得一、二百金之存款,且得督率子侄为学作念东谈主,亦职责中事。惟国度糜巨万以栽植东谈主才,冀其能有所进献也。”“我辈得考究契机受崇高教育者当益有职责心。我辈对于家庭、社会、国度当多担一分职责。”很彰着,闻一多抒发的恰是学校所提倡的。
清华算作留好意思筹备学校,好意思国式校园氛围浓厚。清华学校设西学部和国文部,西学部课程、课本等“均仿照好意思国粹堂”,教师中有好多平直从好意思国招聘。那时不仅学校的学制、课程、课本、教学步履,况且学校的体育、兵操、课外步履等大多师法好意思国粹校。英语成为学校通用的言语翰墨,除大大都课程以英语教育外,学校行政的会议、晓喻、学校出书的季刊与年刊、校长的训话、中外名东谈主的演打仗诡辩会、戏剧歌舞献技等,也泰半用英文。再加之,早期清华的“四大建筑”(大会堂、藏书楼、体育馆、科学馆)均出自番邦设计师的手笔,许多建筑材料亦然来自好意思国。这些建筑和清华学堂、同方部,构成了清华早期校园的泰西作风建筑群。英国形而上学家罗素探问清华时,嗅觉“清华学校恰像一个由好意思国移植到中国来了的大学校”。
这种好意思国化的校园氛围反应在学习上,是学生渊博庄重英文而鄙弃汉文。出现了“一班之中,上课之时防范听讲者十不得一焉。课题作文,依时缴卷者十之二三耳。上国文堂看国通告半数云尔,早出晚归、行动解放、习以为常、言笑自如、议论风发层出叠现。”社会月旦清华学生“感化受好意思最深”,“未‘出’而先‘洋’”。 “筹备‘留好意思’,而未始筹备‘归国’,可耻孰甚。”“清华是买办学校,是以最冷漠汉文。”
聚色阁对此,学校曾经出头力求有所改变。1917年2月,周诒春在新学期开学仪式上说:“正人务本,本立则学有根底。学之中,以国粹为本。吾校为留好意思筹备学校,英文自应迥殊注重,惟近来同学之表情,颇罕有典忘祖、离本趣末、只重洋文、轻弃国粹之倾向,此岂佳象哉。国粹界限綦广,研究之途不一,今校中奖励之法亦多,国语演说也、国语诡辩也、周刊与清华学报汉文部之篇幅也,盖无一非研究国粹之资,及奖励国粹之法也。至其主体,尚有国文课程。学校之为吾东谈主谋也,至矣尽矣,吾东谈主其何故毋负学校之栽培而保国粹于既衰,振国魂于既微耶?此就国粹言之,盖德育之一部也。”
清华学校算作中西文化交织的文化斗争地带,“永远存在的不对等的文化现象, 也会使主体的文化表情更趋复杂。清华浓厚的好意思国化倾向无疑是以更为平直的方式凸现了这种败坏, 由此导致学生对母体文化和民族利益产生强烈的危急相识。”
恰是这种危急相识,1916年5月,闻一多写出了《论振兴国粹》。建议要振兴国粹。“惟新学是鹜者,既已习于新务,不学无术,则振兴国粹,尤非若辈之责。惟吾清华以筹备游好意思之校,似不遑注重国粹者。乃能不忘其旧,刻自濯磨,故晨鸡始唱,踞阜高吟,其惟吾辈之责乎!”1921年4月,闻一多在《汉文课堂底递次底一斑》中描写汉文课堂乱哄哄的情形,月旦清华学生“在英文课堂讲憨厚、讲东谈主格,到汉文课堂便谲骗讹诈、放僻嚣张,丑态恶声,比剧场、茶室、赌博场还不如。”
以历史后见之明看,根底原因已经时间布景与中西文化败坏下师生表情变化。这种阵势,脱去清华“以变成能考入好意思国大学与彼都东谈主士受同等之教育”意见这层原因外,也反应出晚近以来社会风俗的急剧漂浮。近代以来,西潮东渐,社会风俗全面向西。“中西之间的文化竞争是中外矛盾的要道。西方在文化竞争方面是有备而来,中方则是在竞争中徐徐相识到‘学战’的贫窭,故在雅雀无声中被西方改变了念念想方式。”
这种表情和念念想方式的漂浮,使得洋化成为占据强势地位的当代的轨范。1923年9月,在东南大学任教的清华学友、著明教育家孟宪承在写给在清华肆业的贺麟信中考虑“我看清华放学期新聘的国文教员尚有前清举东谈主翰林之属,以这种旧东谈主物来作国文教员,足见清华的国文,还莫得上轨谈。”历史上学子亟亟追求的功名,此时已成为一种落伍、过时的标签。这种流风所及,当然涵盖师生整体。在大势眼前,这些具有功名的老先生表情,有落差,更是安祥。正如潘光旦归来的:“是这些老先生的封建修养迥殊到家么?是考进清华的中学年龄的孩子们迥殊嚚猾么?我看都不是。……粗陋地说,在对待中国固有文化的立场上,憨厚们成了失败主义者,而学生们则成为取消主义者,两种东谈主互助,就形成了当年清华汉语课堂上的潦草时势。”
在这种好意思国化、师生中渊博存在失败主义和取消主义的氛围中,闻一多在吸取西学新知同期,坚捏学好国粹立场,致使愚弄假期在“二月庐”博览群书,“闲为古文辞,喜叙述奇义,不屑屑于肤浅。”用札记、诗话等文体写成并发表,正体现了他对民族、文化的深爱。“其精神骨子是在不对等的文化现实中, 本源文化的一种防患自保的明锐和本能, 以抽象化的文化民族主义来已毕和保捏自我的表情认定。”
针对1920年代闻一多提倡国度主义,闻清晨先生指出“这些东谈主提倡国度主义,是基于针织犀利的爱国情谊,而非出自相识形态的分野。”施行上,学生时期的闻一多的爱国情谊亦是如斯。
皆备东谈主格教育氛围下的演说与诡辩麻仓优作品
清华学校推论德、智、体三育并举,要肆业生全面发展,“栽植一皆备东谈主格之教育”。“皆备之东谈主格谓何?其东谈主之一切行动均在法律之内是也。”即荧惑学生自力新生、全面发展,养成各式技术,提升轮廓修养,成为适当当代社会的国度公民。
清华学生课业职责很重,“清华学生,一年三百六旬日,除休假外,均似在温习前边几节,这周有小考,下周有月考;一科如是,科科如是,而学生之若干时光,已被把握殆尽矣!一日出此堂,入彼堂,忙吃力碌,别无长物。”
在孔殷的课堂学习之余,学生课外步履丰富多彩,各类出书物也如星罗云布。在各式步履中,清华学生“意投则合,共策进行,纯然以公益为怀。”学生将组织、参与各式会社团体视为“自动的功课”与“闇练的契机”,培养我方“创作的精神”。
算作训育的贫窭技术,清华庄重演说和诡辩。学校一方面请名东谈主来校作念演讲,杜威、罗素、泰戈尔、李大钊、陈毅、梁启超、蔡元培、颜惠庆等各界名东谈主均曾来校演讲。另一方面荧惑学生开展演说与诡辩,周诒春、赵国材等学校率领还常常担任学生演说和诡辩赛评委。
在演说、诡辩风俗很盛的氛围中,闻一多积极参与其中。对于偶尔的失败,闻一多自以为是奇耻大辱。闻一多曾到水木清华北面山坡上对着呼啸的北风闇练演说八遍,曾经晚上出外闇练演说十二遍等,由于他自我条目高,专心闇练,使他成为全校闻明的演说明星和辩才。
严格料理下形成的司法与效果
如果说“栽植一皆备东谈主格之教育”是清华学校早期教育的意见,那么严格料理则是已毕这个意见的贫窭技术。“重以学校料理法,无不以培养皆备东谈主格为怀。”
周诒春校长推论严格料理,是因为他以为包括学生在内的中国东谈主辛苦司法相识。他以为在政事上,“国东谈主更得当开明的专制轨制。固然好意思国东谈主高声快什么反对专制,条目民主和法律公道。但民主和法律的公道不得当我的同族,目前的那些推进的演说,至少要落伍好意思国东谈主半个世纪。从传统来看,咱们更接近英国而非好意思国,因此英国式的步履更得当咱们。”从清华施行看,切合了那时学生总体年龄偏低的施行。清华招收中等科学生年龄在12至15之间、高档科年龄在16至20之间。中等科插班生年龄在14至15之间、高档科插班生年龄不超过19岁。清华学校学生,尤其是中等科学生,年岁幼小,根性不决,领受严格的料理有益于学生育成考究的学习、生活习惯,算作异日踏入社会之筹备。早期清华缔结了许多对于教务、总务、斋务、游学、窥察、学生课外步履等方面的礼貌轨制,1919年《清华一览》所载各项司法多达90个。
清华学校迥殊庄重学生料理,对年龄偏小的中等科学生尤其严格。学校设有“斋务处”专司其事,由斋务长负责。学生一坐所有这个词,均受严格管制,但它并不负责学生的伦理教育。学生整体投宿校内,平时非有迥殊事故,或取得许可,不得私自离校。学生不准饮酒抽烟;每玉成少着迷一次。1915年起,中等科每两星期写封乡信,学生的零用钱要存入学生银行,平常的零用钱不错存少量在身上。需要用钱时说明事理从银行支取。用钱要记账,况且是新型簿记,有明细账,有财富欠债对照表。一月得向斋务处交一次零用帐,看你的钱是若何花的,同期由斋务处跟你把这个帐目寄回家去。
学校对学生处罚也相比严厉。学生进校时,每东谈主有个品德簿,上有二十七格,受了刑事职责,就纪录在案。三次念念过合一小过,三小过合一大过,三大过开除。
实施这些礼貌,养成了清华行政、料理、教学、生活等守轨制、讲效果、“军法从事”的作风和处世习惯。罗素曾赞誉清华“一进校门就不错发现中国惯常短少的通盘良习都呈目前目前,比如清洁、守时和高效。”
同期,经久间共同生活学习,也使清华学生形成很强的集体相识。1923年毕业生张忠绂指出:“西方学校提倡指导的信得过价值原在教练学生严格征服司法,在两方面原意的司法下,作公道竞争。本团的联接必须有同甘共苦的精神(team work),不可因个东谈主想出锋头,而影响整体的得失。”清华学生很好地践行了这一丝,“清华学生善于自发,富于哀怜的不雅感,具有甩掉的志愿,常时得撰述事的乐趣,尤肯顾全团体名誉。”
清华的陶冶深深地影响了闻一多。1919年5月17日,闻一多给父母信中,答复清华及我方在五四指导中的情况,“这次北京二十七校中,大学虽为首级,而一切进行之完密、敏捷,终推清华。”“清华劳动,有递次,有精神,这次奏效超越,亦素所习练使然也。”“素所习练使然”正谈出了几年清华严格料理陶冶形成的好习惯。
五四指导夙昔,学校拒接学生“与闻政事”,全校莫得自治会、学生会等全校性学生团体,唯独每级级会以及一些学生解放组织的社团。绝大大都学生政事不雅念澹泊。五四指导以后,学生念念想变了,尤其是政事念念潮传入学校,学生成立了唯真学会。直到1923年,施滉和徐永煐、梅汝璈等东谈主在唯真学会里面又成立了一个名为“超桃”的奥秘中枢组织,建议了“政事救国”的意见。
研究者渊博以为,清华念书期间,闻一多参预的各项步履,包括文学和艺术创作,不错说是基于朴素的爱国情感进行的社会更变的尝试,政事颜色、党派和调动相识都相比澹泊。闻一多先生如斯,清华大部分学生亦如斯,这起先源于学校的严格料理。
应该说,严格料理是已毕皆备东谈主格的技术,但并非独一。学校也通过伦理演讲对学生进行谈德训诲,闻一多对此招供并充分细则这一举措的积极道理。
从1916年开动,周诒春校长在校内推论职业演讲。演讲面向行将出洋的高档科四年级同学,旨在辅导学生较为深入了解和相识各类职业,匡助毕业班同学进行学校、专科遴荐。这种以系列演讲为代表的职业指导创始了国内职业指导先河,“可算是国内学校推论职业指导的始祖。”
在高档科1-3年级以及中等科,依期举行伦理演讲,旨在配合学校贯彻培养皆备东谈主格的教育宗旨。“每两星期则请中西德高学广之东谈主来校演说伦理,固然伦理之为谈,非只是虚浮之谈,足以感化东谈主心。故本校之伦理演说,每以各项职业为题,研究各式职业应具之谈德不雅念。要是,则伦理者,乃实用之伦理,非徒空文云尔。” “伦理谈德为东谈主生立身之大本,而应于学生时间加意教养,异日在社会上方可站定脚跟,受命不名誉不谈德之行动。本校特于谈德一端,趋查施行之研究。成年学生由名东谈主之演讲以发展其实用谈德之趋向,年少学生由职教员之教导以渐趋于正轨。”
过程1916、1917年两年实践,清华学校感到职业演讲“对于个东谈主择业极有裨益”,故从1918年2月起,改变此前职业演讲只针对行将毕业的高档科四年级学生的情况,将职业演讲代替高档科伦理演讲,面向整体高档科学生。学校这么作念的初志是高档科一至三年级学生能提前接管留学辅导,以便于日后留好意思时学校和专科遴荐。但讲伦理演讲漂浮为常识性的职业演讲,彰着减弱了对学生念念想谈德的的陶冶。
1921年4月,闻一多发表《还原伦理演讲》。月旦学校的伦理演讲变成学术演讲,失去了此前谈德训诲的功能。“咱们承认目前咱们学校风俗的沉溺,念念想的猥琐,着实到了无以复加之点。其原因固甚复杂,我以为取消伦理演讲,亦然一端。伦理演讲虽莫得积极地提升‘谈德调子’之力,然而确有‘防患未然’,禁恶于未萌底一种绝望功用,至少也能指令给咱们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使咱们知谈世界上还有个真确隧谈的黑白。(咱们劳动纵令不可逐个瞥规蹈矩,只消出了轨谈的时候,我方知谈出了轨谈,亦然好的。)是以伦理演讲的功用等于劝善。学校有轨则,犯章便记过、开除,这是惩恶。有惩恶而无劝善,是什么教育?”客不雅地说,五四指导后学生表情和风俗的丕变,毫不单是是因为伦理演讲性质的改变,而有着更为深远的社会布景。但由此看出,闻一多对周诒春时期学校的伦理演讲的高度细则。
强调社会行状与行胜于言
有学者指出“自清华肆业起,闻一多就遗弃了古东谈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教育念念想,以为当代学生肆业非古东谈主为功名富贵而念书,而是为了社会超过,民族富强而学习;为更变社会,革新民族而奋斗。”这是合适施行的中的之论。揆诸施行,闻一多这种念念想的形成,与清华学校积极提倡社会行状以培养学生的实干、服务精神有平直谋划。
高档教育要服务于社会发展这一高档教育史上著明的威斯康辛理念建议于1904年,而周诒春校长1909-1010年肆业于威斯康辛并取得硕士学位,对这一划时间的理念有平直的斗争和深远体会。在办理清华学校时候,周诒春恣意提倡这一理念。
周诒春对社会行状的贯穿,并不单是在开民智、易风俗,也不单是是学生课外增多常识与提升才干,而赋予它更积极的道理。他将社会行状界说为“以过剩之期间,过剩之财力,过剩之心念念,谋他东谈主之幸福之谓也。”周诒春以为那时中国积弱积贫,“惟其总因在生活之极重。故其拯救在营生活之充裕。”彰着,平直惩处办法在于振兴实业、普及教育、更变政事法律、整顿金融等行状。但这些非一东谈主一力所能成,也非学生常识、教诲所能及。是以,学生只可领受辗转的法子,“学生于肆业时间,既不可有助于政事、经济、财政及军政矣,然则岂遽无一能有助于国乎?曰有,即从事社会行状,从根底上更变是也。”“至辗转惩处,在东谈主东谈主以其过剩,谋东谈主不及。以己之心念念财力,增进他东谈主之幸福。”即使话剧这么艺术情势,在“更变文娱”的同期,也强调“服务社会”。
周诒春指出,中国落伍的一大原因是“学生实行精神之辛苦”。因此,在校期间大概培养学生“养成实行之习惯,他日毕业应世,自不甘清净平淡矣,此社会行状有造于学生之实行力者也。”可见,在周诒春看来,社会行状于国度是根底惩处中国问题的辗转的道路,于学生个东谈主是一个培养社会谈德、陶冶社会才能的契机。
周诒春迥殊强调清华学生的社会服务相识与精神,他尽头赞赏留好意思清华学生在课余上街演讲,以为此举“不自利其所学,而殷殷以公德为重。”“不特启侨氓之智识,亦可渐以外东谈主之歪曲矣。”他指出,社会行状“为东谈主而非为己,尽己之心力,以谋东谈主之幸福。”
在学校提倡之下,清华学生温雅投身于社会服务,自1912年景立后生会服务部,至1918年周诒春下野,期间共有后生会社会服务团(1912)、平方演讲团(1912)、校役夜学(1914)、星期六学校(1914)、成府职业学校(1915)、日曜日学校(1916)、清华社会服务团(1917)、补习学校(1918)等8个社会服务性团体成立。在这些服务社会的步履中,清华学生“意投则合,共策进行,纯然以公益为怀。”既深入了解社会、相识自我,又很好地陶冶了社会办事智力。
在学校提倡下,清华学生相识到“像咱们这般凄怨的国度,要想振奋,非得有一群东谈主安分肯劳动。是以不管什么场合,只消有东谈主抱着好心地努力的劳动。不管若何作法都是好的。换句话,不管若何,实地的办事最有价值。在学校里,养成不愿放过光阴,时刻准备劳动的习惯最紧要。”
在这种氛围中,闻一多也积极组织、参与丄社、新剧社、好意思术社、游艺社、好意思司斯等社团的组织,以及《清华周刊》、《清华学报》、《清华年报》、《清华周刊本校十周年牵符号》、《辛酉镜》等出书物裁剪。举例丄社的组织,社员“宗教不雅念底说明”、“更变社会的实行”和“灾地服务底奋勇”体现了丄社精神的修养和互助超过。丄社对于校内电影更变,他们不雅点引起了争议,但他们坚捏社会更变的初志和遒劲,得到了师生的细则。“他们怀疑了好久,其后曾用一个月底功夫去研究,把所得截至和更变意见,登在清华周刊里;一方面又提议谈学校实行更变。……他们虽达到这几种意见,然所受的反对,实为前此所未有。他们磋商过几次更变校风底问题,都莫得截至。在校中各式会社服务里,这期里他们多为之首级,提倡不遗余力。”
前揭周诒春校长反对坐而论谈提倡起而行之,其中一项就是荧惑学生遗弃一味念书鄙弃膂力的不雅念,积极参预筑路、种树、斥地农艺等适当劳动。几年陶冶下来,“劳动的精神如遭罪、服务,等等,早已浸入咱们同学的脑中了。”1916年,闻一多发表《新正人广义》,对传统“正人”建议月旦,充分细则清华学校培养“新正人”的理念和作念法。他说:“旧正人之旨主静,静则尚保守;其弊不过徒言谈义,而尠实践;马迁所谓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者是也。”“吾国自四民之途分,农以给食,工以成器,贾以资用,以及监门畜之,臧获任之,皆莫非益我者。独士自称正人,弗屑于细东谈主之务,于是舒步籧篨之谓谈,褎衣博袖之谓儒,呫哔咿唔之谓学;缪种流传,因小见大。而所谓伪圣贤者,遂接迹于宇宙,以成当天之苶惫焉。呜呼!袁枚氏所谓士少则宇宙治,讵不消哉?!今孺子军之所习者,若结绳、烹调,若缝紝,皆是以陶冶而范成新正人者也,岂得以琐屑病之哉!吾校前者有筑路之举,以士东谈主而劳身役形,以事版筑之琐务,盖以也,吾同学其毋堕此新正人之精神焉可。”
1920年4月,闻一多发表《游客式的学生》。“咱们把目光放开看,咱们是社会底一份子,学校是社会里一种组织,咱们应该更变社会,就应从最切近的场合——咱们的学校作念来源。学校是咱们的家——不是咱们的旅舍。”彰着,闻一多对坐而论谈、实行精神辛苦的旧正人的月旦,和对周诒春校长组织学生筑路等实干精神的庄重,都是学校教育的当然截至。
少年闻一多的念念想的形成,有地域、家庭、学校等多重、互动的影响,也有他刻苦自励勤于念念索。从1912岁首冬入校到1922年毕业,长达十年的清华学校肆业和生活,校园氛围和教育深深影响了闻一多。闻一多有接管,也有批判。也恰是在收受与批判中,闻一多开启了他一世谈路的来源。
(凝视略;文章收入陈国恩、方长安、张园主编:《2016年闻一多海外学术筹商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书社,2018年版麻仓优作品,第387-398页)